王力宏事件後:認識煤氣燈操縱
文/艾米·馬洛-麥柯
譯/朱崇旻
煤氣燈操縱是一種心理上與情緒上的虐待,使受害者懷疑自己的現實、判斷、自我認知,甚至在極端情況下令他們懷疑自己的精神狀態。操縱者會扭曲事實,以便操控、迷惑與控制受害者。
「煤氣燈操縱」一詞源自派崔克.漢彌爾頓(Patrick Hamilton)於一九三八年推出的戲劇《煤氣燈下》(Gas Light),該劇後來於一九四○年與一九四四年改編成電影。在故事中,一名男子以操縱與欺騙的方式讓太太以為她瘋了,男子的其中一種手段是將家中煤氣燈的亮度調暗,讓燈光變得閃爍不定。當太太問起燈光的事時,男子便說服她燈光並沒有變暗,說那不過是她自己腦中的幻想。
二○○一年的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Amélie)中,主角艾蜜莉也對某個商店老闆進行了煤氣燈操縱:艾蜜莉溜進對方家中,改變物品擺放的位置,還改變了商店老闆的電話設定,讓他在以為要打給母親時撥電話到精神病院。在這一系列操縱過後,商店老闆感到害怕又困惑,以為是自己瘋了。
社群媒體與廣告效應(advertising effect)
在有了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必須面對人們過去前所未見的煤氣燈操縱手段。二十年前還沒有社群媒體網紅這份職業,但在今天,人們已經能以「讚」數為基礎,打造出龐大的網路帝國。
有一些人可能透過廣告達到了更隱蔽的煤氣燈操縱效果,尤其是利用廣告來說服使用者矯正自己原本沒注意到的缺陷。在網路上展現不符合現實的形象很容易,修個圖就完成了,儘管圖片經過明顯修改,還是有人堅稱自己沒有修圖。
煤氣燈操縱的跡象
各種情境、各種人際關係中都可能發生煤氣燈操縱的現象,它們的核心都是操弄與控制,但特定的跡象與徵兆則可能會隨關係的型態而發生變化。
現代人擴充了煤氣燈操縱一詞的用法,如今,我們把這個詞作為形容操縱受害者,讓對方懷疑自己現實觀、記憶或感知的手段。加害者不一定需要改變物理環境,而可能是以質疑、譏諷或否定對方經歷的方式進行煤氣燈操縱,使受害者對自己的感知失去信心。
(本文摘自《煤氣燈操縱》,麥田文化出版)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