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承賢
商品會成為免費,不會沒有原因,「免費」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並不會是真的永久免費。免費、零運費、零卡路里、零脂、買一送一、滿額送免費商品,
這些宣傳行銷手法或描述方式對人類有無比的吸力;但這樣也往往會讓人過度消費,例如因為免運所以網購硬是買了不需要的衣服,或是因為買一送一所以在超商買了平常不那麼喜歡的飲料等等,再講一個「免費」造成浪費的東西:台灣健保。
這時可能很多人會說,台灣健保有繳費呀,不是免費使用!但問題就來了,如果生病了前往就診,開10種藥物與開3種藥物,對於病患來說是一樣的。因此不管是醫院或是醫師都會在額度內瘋狂開藥,而身為病患的我們,拿3種藥與拿10種藥都繳一樣的錢,那當然我會想要拿10種藥回家,再上網google要吃哪幾種。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零元效應」。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表示,日本就醫研究發現,門診部分負擔從0元小幅提高至新台幣55元時,門診次數顯著降低,並減少非必要抗生素使用;不過若從55元變成110元,則變化有限。
在經濟學來說,這種現象稱為「零元效應」,台灣醫療也有一樣趨勢,當部分負擔從「零元」變成「要付一點點錢」時,財務負擔不大,卻會減少濫用。對於「身體問題不大」、「可看病也可不看病」的人,會因費用增加而不使用,至於健康狀況真的不好的人,有就醫需求仍會求診。
雖然沒辦法靠單一措施去改善台灣健保浪費的問題,但改變「零元效應」的做法,仍可以精準減少因為免費而濫用醫療資源的人。目前藥品部分負擔最高收取200元,也確實有些人拿藥卻不吃,以及檢查檢驗免部分負擔,出現不用做的項目照做,主因就是「不痛不癢」,若站在合理使用的觀點應該調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