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活越焦慮?美心理師曝5種超簡單方法助緩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外電報導】Delta變異株都還沒完全平息,Omicron變異株就悄悄給世界另一個重擊。疫苗、篩檢、醫療的腳步都必須追趕病毒變種的速度,這場疫情災難何時會結束?無人能知。當人們生活在不確定當中,越來越難以保持冷靜繼續前進,甚至感到筋疲力盡。美國臨床心理學家Jelena Kecmanovic,在《CNN》發表一篇文章,提供5種方法,幫助民眾在疫情期間緩解焦慮感。
Jelena Kecmanovic坦言:「身為心理學家,我每天都從個案口中聽到,因Omicron疫情出現,彷彿再次被拋入未知世界裡,是多麼令人焦慮、擔心健康和安全,由於醫院床位短缺、學校停課和旅行受限。除了接種疫苗、戴口罩和照顧自己健康外,我們仍然無法控制疫情大流行,以及那些讓我們感到焦慮的事情。」為此,Jelena Kecmanovic提出5種以科學為基礎的策略,可減少焦慮並在疫情風暴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1.腹式呼吸、臉埋在水裡,激發動物本能可降低焦慮
當生物面對危機和壓力時,所出現的本能反應,稱之為「Fight-or- Flight Response」(編按:中譯「戰鬥或逃跑反應」),此時大腦會分泌賀爾蒙暫時壓抑與戰鬥、逃跑等無關的行動,例如理性思考,以作求生之用。隨著疫情爆發,許多人的戰鬥或逃跑反應本能,已經超速運轉。
這時的最好方法,是懂得傾聽自己的身體。比如「覺得最近腸胃打結卡卡的嗎?明明沒有鍛鍊身體,肌肉是否仍感到很緊繃?頭痛的狀況透過治療也沒有緩解?」這些都是因為焦慮,而引起的身體反應,有一招快速的放鬆技巧,可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Jelena Kecmanovic推薦,可以仰臥在床上,並將手放在胸前,再將書放在肚子上。接著深深地呼吸,讓書盡可能在肚子上下起伏,同時雙手保持靜止,至少持續七分鐘。把想法專注在呼吸上,這樣思緒就不會交叉混亂,會讓自己感覺平靜下來。或者也可以用冰水裝滿碗,然後將臉浸入,大概到耳朵位置,並屏住呼吸,只要能忍受,就把臉一直浸在水中,這種強大的練習會激活「哺乳動物潛水本能」,可以迅速降低焦慮情緒。
2.正向思考恐怕是一種毒藥:「毒性正能量」
什麼是毒性正能量?Jelena Kecmanovic表示,很多人急著想要消除焦慮感,卻對自己說「你已經比很多人幸福了,要往好處想、往正面的事情想才對。」會強迫或控制自己要正向思考,但事實上於事無補,甚至會越來越對自己沒信心、認為自己不夠努力,研究表明從長遠來看抑製或避免焦慮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千萬別因壓力或焦慮一直批評、鞭打自己,而是進行自我同理。每當陷入自責時,可以引導自己,如果今天是最喜歡的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遇到這樣的狀況,他們會對你說什麼?他們會怎樣對待你?(只需要選擇一個支持你的家人或朋友。)甚至可以撫摸自己的手臂、撫摸你的臉頰或把手放在你的胸口,或者像寫給親愛的朋友一樣,給自己寫一封親切的信,利用這些方法減少痛苦比毒性正能量有效得多。
3.研究:每天超過2.5小時看新聞 焦慮感大增
Jelena Kecmanovic表示,每天花上大把時間無意識地瀏覽Facebook、Twitter或Instagram只會更焦慮。而科學家們發現了疫情期間,經常查看有關疫情的新聞是有害的,只要瀏覽超過2.5小時,每天焦慮感會明顯增加。
但是很難一次就告訴自己停止瀏覽,因此,先了解自己在媒體網站上花費的時間是改變的第一步,接著嘗試刪除社交媒體「應用程式」,以便您只能從「瀏覽器」看。最後,使用計時器堅持預定的時間段。還有其他行為,也被證明會增加焦慮,例如一直不安不定的尋求他人的安慰、生活與時間的拖延和酗酒,睡眠不足或缺乏運動。
4.不要常陷入「假設」 理性的方式分析自己的擔憂
儘管Omicron變異株,對全世界造成嚴重影響,但重要的是,要正確看待事情。Jelena Kecmanovic表示,我們的頭腦經常陷入「假設」,開始擔心「最壞的情況」。為了應對這種趨勢,還要考慮最好的情況和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然後製定策略做好準備。
Jelena Kecmanovic表示,可以設想目前最擔憂的事情,設定在一天、一周、一個月或一年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或者好好問自己事情在0到 100分的範圍內有多糟糕,0 是一個完美的世界,100 是可以想像的最糟糕的狀態,以冷靜、理性地態度審視目前最擔憂的狀況。
5.焦慮的最佳良藥不是放鬆,而是「參與有意義的事情」
Jelena Kecmanovic表示,可將您與他人和周圍的世界連結起來。科學家們發現,簡單地寫下擔憂的心情,然後確定價值觀並規劃長期目標,最終會減少憂慮。也可以走進大自然、沉浸在藝術或音樂,或探索附近的新角落。或者專注於如何幫助他人,關鍵在找到一些你可以控制並且現在就可以做的事情。
文章來源:As Omicron looms, here are 5 ways to ease anxiety
【延伸閱讀】
後疫情時代,如何調適身心狀態? 精神科醫教你如何帶著焦慮前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聲傳媒https://health-vo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