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黃心瑩、田柏升報導】小兒天生聽損,未來也有重新聽見聲音的機會嗎?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新生兒雙側重度感音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為千分之一,加上輕中度或單側聽損,發生率則來到千分之三。
先天聽損把握3個月內診斷 6個月內配戴輔具做創建
先天性聽力損失應在新生兒3個月大前診斷,並在6個月大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並接受聽能創、復健,仍有機會能重拾語言發展。「聽能創建」是針對先天聽損兒等未發展出口語溝通能力的族群,建立「聽」與「說」的能力。
時逢一年一度33世界聽力日,WHO公佈今年主題為關心所有人的聽力保健,必須做到「篩檢、復健、溝通」。國內聽損兒主要聽能復健公益團體,包括雅文基金會、婦聯聽健基金會、兒童慈善基金會、蒲公英聽語協會、聲暉聯合會和單側聽損協會,集體呼籲聽損兒需把握黃金治療期,及早進行聽能創、復建。
非營利組織結合業者 募集聽損兒創建基金
此外,各單位也結合國內聽力產業領導業者發起「兒童聽能創建基金募集計劃」,在今年度每為一位聽損兒選配一支助聽器,就由業者捐贈100元給聽能復健公益團體,為聽損兒童募集更多實質資源。
前立委陪女兒走過聽損路 專家:早期介入效果樂觀
前立委謝國樑的女兒因為重度聽損,必須植入人工電子耳,他一路陪伴女兒從確診到做完手術、直至遇到雅文基金會,完整心路歷程記載在新書「千分之三的意義」中,看著女兒成長進步,他表示,「從無能為力的小愛爸爸,晉升為暢銷作家小愛爸爸。」
蓉蓉和晴晴兩姐妹是在黃金治療期接受完整聽能復健的成功案例,現在她們能自信溝通,很難相信就是極重度聽損患者。目前她們尚在兒童慈善協會接受「聽損兒童音樂律動課程」,資深聽語教師王文惠表示,掌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原則,配戴適合的輔具並積極接受創、復健,可帶來樂觀的效果。
聽損兒耳膜頻繁換恐成一大負擔 業者呼籲「369聽更好」
影響聽損兒配戴助聽器效益的因素之一,是耳膜品質。然而兒童成長耳道變化,比成人更需要頻繁更新耳膜,成為家長一大負擔。業者呼籲「369聽更好-耳膜定期換」,聽力篩檢未通過者,應在3個月內再度接受完整聽力評估,確診聽損6個月內早期介入療育,每9個月需更新耳膜,並開放雅文、兒慈等單位轉介的聽損兒申請免費耳膜製作,呼籲家長別忽視更替耳膜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92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9250/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