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眾在家防疫,長時間盯著3C螢幕、活動空間變小而運動量不足,家長們還須面對孩子吵鬧不休,壓力增加,不少人頭痛增加或惡化。近日Delta病毒入侵台灣,第一大症狀竟是頭痛,也讓頭痛患者不禁擔心自己難道確診了?!台灣頭痛學會秘書長曁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治醫師王嚴鋒醫師分享,門診中有位女性案例,自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即在家辦公。處理公事之餘,還要照料兩個就讀小學,同樣因疫情在家的兒子,工作家務兩頭燒,讓她過去偶爾出現的偏頭痛,發作愈來愈頻繁。
王嚴鋒醫師提醒,若出現搏動性的頭痛,伴隨著噁心、想吐、怕光、怕吵,而且活動時頭更痛,與其擔心確診新冠肺炎前,更應懷疑自己罹患「偏頭痛」。民眾若有偏頭痛問題,切勿過度忍耐或一味依賴止痛藥,應盡早至神經內科就診。目前有多款健保給付之針劑或口服藥物可治療與預防偏頭痛,如肉毒桿菌素及CGRP單株抗體。療效持續時間長,且改善每個月頭痛天數達5成,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眼球黏3C恐誘發偏頭痛 怕光怕吵怕動要當心
王嚴鋒醫師說,偏頭痛被誘發可分內部與外部原因:外部原因如氣候、溫度、食物、工作壓力等;內部原因則如荷爾蒙變化、情緒與睡眠等;有些人會對聲音與光線較敏感,因此疫情期間長時間使用3C產品時,便容易誘發偏頭痛發作。
王嚴鋒醫師表示,有些人誤以為偏頭痛僅是症狀,但其實偏頭痛是種可治療的疾病,只要頭痛反覆發生,每次持續4至72小時,且日常活動會加劇頭痛,伴隨噁心、畏光、怕吵等情況,即為偏頭痛。全台約有200萬人深受偏頭痛之苦,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與工作。
偏頭痛是病可治療可預防 勿把止痛藥當萬靈丹
王嚴鋒醫師補充,很多人不知道偏頭痛是可治療、可預防的,而非只是吃止痛藥,若未妥善控制,容易變成慢性偏頭痛或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呼籲有長期偏頭痛問題的民眾,切勿過度忍耐,也別一味依賴止痛藥或感冒糖漿,「止痛藥只是急性用藥,不能過量使用,否則會讓偏頭痛惡化,甚至成癮,造成藥物過度使用頭痛。」
王嚴鋒醫師說,若是久久一次的偏頭痛,可以適量止痛藥應急,搭配調整作息、減少咖啡因攝取、養成運動習慣等;若偏頭痛頻繁發作,一個月有半數的日子都在頭痛,持續超過三個月,很可能是慢性偏頭痛,此時須及早就診神經內科,考慮以預防性用藥治療。
疫情期間減少回診首選長效型藥物 助患者每月頭痛次數減半
王嚴鋒醫師說,現有多款健保有條件給付的針劑或口服藥物可治療及預防偏頭痛,包括肉毒桿菌素及CGRP單株抗體,其療效持續時間長、便利性高,如CGRP單株抗體可持續1個月、肉毒桿菌素則可持續達3個月,特別適合不宜頻繁回診的防疫時期。王嚴鋒醫師補充,經國外試驗發現,使用肉毒桿菌素治療半年後,半數患者頭痛天數改善達5成以上,且通常使用一個月後就能看出成效,副作用也較低。「臨床上曾有位典型病患,過去一個月內頭痛多達20天,使用肉毒桿菌素後,隔月降成10天,第三個月就只剩下幾天。」此外,CGRP單株抗體則是近幾年上市的新藥,通常1個月施打一次,效果也相當不錯。相較於以往傳統口服藥,這些針劑的共同特性就是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但相對費用也較高。所幸健保已有條件給付,可嘉惠較嚴重且對傳統口服藥療效不佳的病患。
王嚴鋒醫師提醒,若偏頭痛一個月發作超過4-5天,或需經常性使用止痛藥方得緩解,切勿再忍耐,請及早求診神經內科。疫情期間可與醫師討論選用療效持續長且有效之治療藥物,減少回診頻率,兼顧防疫安全並改善偏頭痛,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6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聲傳媒轉載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