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傳媒/林承賢
「微解封」,連續3天單日不到30例,解封似乎逐漸光明,感染科權威醫師李秉穎今表示,26日是否能解封還是未知數,但他認為,指揮中心除了防疫,還必須將民生、經濟等納入考量,解封後是否能承擔得起風險,單純以防疫角度來看,他認為要「清零」難度高,但可依照「不明感染源」的發生率,做為是否解封的參考。
李秉穎舉例,一般呼吸道感染例如流感,潛伏期大部分是1到7天,而COVID-19的潛伏期長達14天,比起18年前的SARS更難控制,這是COVID-19病毒最危險的地方。
李秉穎指出,他認為一時之間要清零是渺乎其微的,不一定要清零但至少要把不明感染案例除掉,才能比較放心。
李秉穎觀察表示,上個月到這個月的確診案例下降速度「蠻緩慢的」,所以接近月底時再來討論是否鬆綁才會有明確的狀況,不過目前還沒出現可以完全解除三級警戒的客觀條件。
目前國內疫苗涵蓋率已突破16%,是否可把疫苗接種率納入解封參考,李秉穎表示,疫苗覆蓋率要達到20、30%以上才能有效控制疫情,雖然有機會在8月達成20%,但很多人只打了第一劑,群體免疫仍須努力,因此疫苗接種率還不是解封的參考因素。
更多相關新聞請上「#聲傳媒# 健康聲友會PODCAST 」收聽。
資料來源:聲傳媒:https://health-voice.com/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聲友會https://sndn.link/health_voice
合作邀約: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