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是一種體內缺乏凝血因子,造成血液不易凝固的疾病,病患的關節會因為長期反覆的出血,造成不可逆的病變。A型重度血友病患為了控制出血,需要定期接受凝血因子靜脈注射。但不少病患在治療照護的過程中,長期頻繁打針導致不易找到血管注射,以及靜脈萎縮都成為血友病患沉重的心理負擔。
預防出血是全球護理標準 讓零出血成為可能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榮譽理事長暨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教授表示,近年來,國際間血友病治療共識,透過採取規律的「預防性治療」,定期補充凝血因子以維持體內凝血因子濃度,有助於預防不可控的出血風險,便可有效降低出血風險、避免關節損傷。隨著醫藥科技發展及健保規範,台灣目前A型重度血友病治療,逐漸從需求性導向為預防性治療,以持續補充、維持與一般人相同的凝血因子濃度作為常規治療。沈教授表示,期盼台灣未來能達到與國際水準並駕齊驅的治療品質,以全面醫療為目標,使血友病患者能早日達到「零出血」、「零併發症」、「與常人零差異」,並學習自我照護,營造不設限的亮麗人生。
出血嚴重影響生活,「非凝血因子藥物」翻轉傳統治療模式!
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周聖傑表示,
現今血友病治療趨勢已和過去大相逕庭,血友病治療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產生了「非凝血因子藥物」療法,它注射方式從靜脈注射轉為皮下注射,減少了患者找血管打針的不便,治療方式也更加簡單;藥物半衰期可長達至27.8天,注射頻率降低為每週至每四週一次,與過去靜脈注射相比,一年挨針次數最多可減少約91次 (以一年52週,凝血因子靜脈注射每週2次與非凝血因子皮下注射每四週1次為計算基準)。周醫師補充說明,臨床試驗已證實即使是四週一次的注射頻率,於患者體內的藥物濃度都是維持穩定活性,只要透過合適的預防性給藥方式、做好適當關節保護,就能降低出血風險,活動過程中也不再因擔憂而設限活動力,家屬也能更加放心。原本台灣健保日前僅限於給付A型血友病抗體患者,現在即將擴大「非凝血因子藥物」給付範圍至非抗體A型血友病,不僅可讓患者獲得更良好的治療方式、減輕照護者的負擔,對醫師來說患者的治療順從性也提升,無疑對患者、照護者及醫護人員來說是三贏的局面。
健保擴大給付 為病友及照護者創造全面且不設限的生活方式
[1] 資料參考來源 : https://www.hemophilia.tw/bleeding-disorders/認識血友病/認識血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