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對於身體活動量不足且體能差的長者除醫學診斷上應注意的身體活動禁忌外,以增加日常性活動為優先,像是練習從坐姿到站姿所需的肌力及移動時所需的平衡力,以減少身體活動時可能發生跌倒的情...
Read moreDetails【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據媒體報導,汐止有名失智老翁被家人以水管沖水及掃把猛打,家人疑似不滿失智者不戴口罩、到處亂撿東西回家,情緒失控而施暴。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疫情指揮中心正視疫情中居家照顧失智者的壓力已至臨界點,應儘速恢復日照及失智據點服務,才能有效抒解家庭照顧壓力。 失智者精神行為問題多...
Read moreDetails【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男性睪固酮太低,染疫後有風險?根據動物實驗與臨床研究,本身有三高、代謝症候群的男性長者,若睪固酮濃度較低,感染COVID-19引起的免疫風暴和死亡風險較高。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陳煜醫師提醒,有更年期症狀的男性長者,可就醫評估補充睪固酮,學理上有助降低染疫後的死亡風險。...
Read moreDetails【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民健康署公布109年18歲以上吸菸行為調查結果,18歲以上電子煙使用率由107年的0.6%增加至109年的1.7%,升高近3倍,電子煙儼然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一大警訊。 電子煙及加熱菸使用動機 對健康無幫助 調查結果顯示,40歲以下為電子煙的主要使用族群,又以26-30...
Read moreDetails【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14日)表示,COVID-19疫情三級警戒期間,為降低失能者及身心障礙者群聚及傳染風險,社區式機構均暫停提供服務。現因應國內疫情趨緩,指揮中心宣布社區式機構可在工作人員疫苗施打率達8成且做好防疫整備工作的狀態下,適度鬆綁,逐步恢復提供服務。 因應...
Read moreDetails【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3歲的勇哥(化名)平時從事藍領工作,育有一雙子女的他更是家中的經濟支柱。某天下班回家,突然感覺雙腿無力跌坐地上,想要撐起身子發現下半身一點知覺都沒有,家人見狀後緊急將他送往急診。一開始都以為是工作上出力不慎造成脊椎受傷,沒想到經過抽血及其他相關檢查後發現,他的攝護腺癌...
Read moreDetails肥胖增罹病風險! 居家防疫如何不吃胖?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抵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啟動學校停課不停學的措施,讓學生在家學習;許多企業也改採居家辦公,並建議民眾也減少外出,所以宅在家成為多數人時下現況。 太愛吃體重失控 宅在家易發胖 根據專家指出,除了年齡、潛伏疾病...
Read moreDetails【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過去只要遇到長假,鬆懈了多數人的壓力,假期結束後平均都增加3至5公斤,而防疫宅在家,你變胖了嗎?對照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全球肥胖年報,台灣為東亞最胖第一名,且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有過重及肥胖問題,亦即BMI大於24。 每4個過重及肥胖者 三餐幾乎外食為主 減重是多數人終...
Read moreDetails【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研究發現,「良好的營養狀態」可以減輕此波因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相關風險和發病率。 降低罹患COVID-19風險 3大飲食建議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徐裴莉指出,其飲食建議摘錄如下: 一、每日攝取3份蔬菜類、2份水果類,...
Read moreDetails